一、公司簡介
中國石化集團上海工程有限公司(SSEC,以下簡稱上海工程公司),是國內歷史最久的醫藥專業設計單位,也是國內最早從事石油化工和化工工程設計的大型綜合性勘察設計單位之一。上海工程公司2011年全國工程勘察設計企業營業收入前40名、全年境外收入前50名排序中排第9位;2012年“中國承包商和工程設計企業雙60強”第43位,排列2012年最具總承包實力的中國工程設計企業第3名。
上海工程公司的主要業務領域分為三大類,一是石化、化纖、煉油化工等,二是醫藥化工和生物能源化工等,三是環保、電子、輕紡食品、天然氣儲運工程等;服務范圍覆蓋工程項目的規劃咨詢、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和基礎工程設計、詳細工程設計,以及工程采購、工程總承包、工程項目管理、技術開發等。
上海工程公司現持有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頒發的“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證書,可承接化工石化醫藥、石油天然氣、商物糧、輕紡、建筑、冶金、電子通信廣電、市政等21個行業的工程設計和工程總承包業務,公司還持有環境評價、工程咨詢、工程造價、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多項甲級設計資質和建筑業企業貳級資質證書。
2. 項目背景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是不可跨越的歷史發展階段。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是改變企業傳統經營模式,建立綜合管理新模式的戰略舉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保持企業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
雖然在“十一五”期間,上海工程公司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與同行業信息化發展的領先水平相比、與國際型工程公司水平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公司的各管理部門建立了一些適合本部門的業務管理系統,但由于這些系統各自相互獨立,不能實現互通、互用、互聯,形成了信息孤島;各種信息資源無法有效共享和交互,利用率低,重復維護信息率高,一致性和完整性難以保證。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全面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實現企業的規范化、標準化、自動化管理文化,目前缺乏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的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平臺。
承接的工程項目越來越多,這些工程項目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編制實施計劃、收集實施進度和質量等有關數據、編制各種報表,然后對項目進行監控和調整,在人力資源分配、任務分解以及任務的進度、成本監控和控制等方面沒有有效的管理手段,不能及時對項目的進度、質量、成本等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企業的各種知識(特別是隱性知識)分散在各處和各個人身上,在沒有一個好的信息化工具時,會隨著各種原因不斷流失;這樣就不利于企業對這些知識進行很好地匯總集中、總結提煉和利用,從而不能實現知識轉換成現實生產力,最終不利于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公司領導做決策時經常需要全局的統計數據、圖表分析,但由于缺乏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就需要各部門的員工人工來分析統計數據,然后合并為全局的統計數據,這樣造成周期長,不能滿足領導的及時需要;同時還可能缺漏某些重要的數據,給領導的決策帶來錯誤的依據。
3.建設目標及策略
總體目標
“十二五”期間,逐步在公司內實現一體化信息系統的普及應用,管理流程進一步優化,總承包項目管理方法得到普遍應用,知識管理和決策支持系統初步建立,總體上信息化建設達到國內同行業一流水平。
實施策略
整體規劃、統一標準
整體規劃是企業信息成功實施的前提,是對企業信息化建設實施的總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統一標準有利于信息化建設的規范和一致,本項目主要體現在對于信息編碼標準進行統一,從根本上解決信息交換難的問題,避免數據信息孤島的形成。
分步實施、突出重點
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有利于合理分散信息化實施風險,確保信息化進程的順利進行;
以點帶面、加強應用
以點帶面、加強應用有利于系統的實施推廣,積累實施推廣經驗,容易取得階段性成果。
全面推進、講求實效
全面推進、講求實效是最終實現信息化目標和價值的必須要經過的難點,在突破這個難點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實效。
4. 建設內容
總體規劃、分三個階段實施工程項目管理系統。
第一階段:項目中心、立項管理、人工時管理、費用及報價、合同管理、采購管理、進度管理和文檔管理。
第二階段:施工管理、工程質量管理、費用控制、HSE管理和文檔管理。
第三階段:進度管理、試運行管理和項目收尾。
5. 應用價值
經過雙方的不懈努力,目前綜合管理系統已全面正式運行,得到了客戶一致認可,公司領導及各部門領導能實時動態的掌握項目執行的情況,為項目管控奠定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提高業務管理水平,提升項目績效
系統以項目執行數據為基礎,使業務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掌握項目各項業務動態:進度、成本、合同、資金、采購物流等,并對數據進行分析、控制,從而提高業務管理水平,提升項目績效。
● 信息編碼體系建設,統一標準的重要手段
信息編碼是人們統一認識、統一觀點和交換信息的一種技術手段,是信息系統正常運轉的重要前提,是信息交換、信息資源共享的必要條件。將管理信息、業務信息按照科學的原則方法進行分類,對信息的定義、描述、分類與編碼進行統一規定,從而對業務信息的采集、處理、存儲、交換到信息資源共享進行統一規范,指導業務系統數據庫設計,為實現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業務協同以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保障。
● 便于成本管理精細化
按照統一的項目成本科目,實現了項目成本有效的控制,對項目的預期效果得到了精細化的分析,達到了項目預算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對比,有利于領導的決策。
● 消除對信息描述不一致帶來的混亂
信息編碼有利于信息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消除對信息描述不一致帶來的混亂。規范基礎數據,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集成,使事物的名稱和編碼含義統一化、規范化,并確立編碼和信息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從而保證對信息表述的唯一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 提高溝通效率,促進資源共享
目前公司業務復雜、員工眾多、工程異地分布、具有眾多的專業軟件系統,并且有各自私有數據管理要求和響應速度要求快等需求。通過信息編碼系統的建設和實施,一方面有利于各方面信息的交流以及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同時能夠不斷滿足公司業務拓展和規?;l展的需要。
● 日常辦公離不開管理系統
對于公司領導: 能夠及時的了解到企業最新的經營、辦公狀況,便于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有效決策。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在“企業管理”中的“報表管理”以及“市場經營管理”中的“經營統計報表”方面提供了實時的數據采集和圖文展示的功能。
對于職能部門領導: 能夠及時的了解到企業最新的經營、綜合管理,便于對具體的辦公以及經營方面進行及時、有效的管理。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在“企業管理”中的“報表管理”以及“市場經營管理”方面均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功能。
對于普通員工: 能夠及時的了解到企業方面最新的公告、通知、新聞等方面的資信,同時需要能夠方便的查詢企業通訊錄,并且可以建立個人的通訊錄,還能夠通過綜合管理系統方便的收發郵件以及查看和辦理待辦事宜,在這些方面綜合管理系統均提供了相應的功能。